在做完这些之后,他最近将精力转向了一家新公司:脏活助手(muckwork)。
这家公司的服务让音乐人可以将无聊的工作外包出去。
这样,他们就可以把更多时间放在重要的创作活动上。
创办这家公司是因为他觉得这个想法很好玩。
我对西弗斯感兴趣的地方在于他热爱自主力。
他的整个职业生涯就是做出一些重要的举动(通常要面对阻力),从而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上取得更多的自主力。
他不仅热爱自主力,而且非常成功地取得了自主力。
因此,我才通过电话接通了人在新加坡的他,想知道他是怎样做到的。
我问他,具体来说是以什么标准来决定投入或放弃某些项目的。
其实,我要的是指引他避开前面提到的那两个自主力陷阱的具体途径。
值得庆幸的是,他的答案既简单而又出奇地有效。
信守财务可行性法则我向西弗斯解释了自己的问题,他一听就明白了。
“你是说有没有某种头脑中的‘算法’,可以让一个有着20年成功事业的律师不会突然就说,‘你知道,我喜欢按摩,我要去做按摩师’?”他问。
“对,就是这样。
”我答道。
西弗斯想了一会儿。
“我在金钱方面有一条原则,这条原则凌驾于我其他的人生原则之上。
”他说,“要做有人愿意埋单的事情。
”西弗斯声明,他说的不是为了拥有财富而赚钱。
别忘了,这个人在出售了自己的公司之后,放弃了2 200万美元且卖掉了自己的家产。
相反,他解释说:“钱是中性的价值指标。
赚钱的目的是让自己有价值。
”
职场竞争力 西弗斯还强调,这条法则明显不适用于各种爱好。 “比如,我想学习用水肺潜水,因为我觉得很有意思,但是别人不会出钱让我干这个。 我不在乎,不管怎样我都要去试一试。 ”但涉及影响核心事业的决策,金钱仍是判断价值的一个有效标准。 “假如你很难在某个想法上筹到资金,或者正在考虑去做无关的工作来支持这个想法,那么你需要再好好想一想。 ”西弗斯的事业以追求创意为核心。 乍一看,这份事业跟金钱这样粗俗乏味的事物似乎沾不上边。 但是,他按照这种头脑“算法”的思路,重新梳理了一遍自己的发展历程。 然后,一切突然都说得通了。 例如,他的第一个重要举动是在1992年成为一名职业音乐人。 根据西弗斯的说法,他开始时只在晚上和周末去搞音乐。 “我一直没丢掉正职,直到靠音乐赚了钱。 ”他的第二个重要举动是创办了cd宝贝。 同样,在建立起一个可以盈利的客户基础前,他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这项工作。 “有人问我是如何为自己的事业筹到资金的。 ”他说,“我告诉他们说,我先卖了一张cd,这样我就有足够的钱再卖两张。 ”它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