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商业周刊》报道,金融产品公司成立4年后的1991年,它的利润就达到了1.05亿美元,是美国国际集团成长最快的部门。
(《商业周刊》的这篇报道中还提到索森个人赚了大概300万到500万美元,实际上应该远远不止。
)兰德尔·莱克森多年来一直是索森的左右手,可最后两人分道扬镳了。
1995年莱克森说,金融产品公司在1988年到1992年之间的累计收益超过10亿美元。
在记者和证券分析师的眼里,美国国际集团就像一个黑盒子。
每个季度过去,美国国际集团的收益只往一个方向变化,永远是不断地上升。
只要世界上发生了什么灾难,海啸、洪水、地震、大型法律案件等等,其他保险公司的收入都会受到影响,唯独美国国际集团不受影响。
美国国际集团的跟随者通常说这是得益于格林伯格的商业才华,他能让公司的收益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而这正是投资者希望看到的。
“我认为他是位伟大的首席执行官,”一位前分析师说道,“但是我搞不明白他是怎样做到的。
”《商业周刊》报道的作者提出了一个解释。
美国国际集团多元化的产品组合使公司不会出现大范围的亏损,而通常其他的保险公司则难以幸免。
《商业周刊》的报道中提到了美国国际集团形式多样的贷款服务部门,这些部门加起来创造了美国国际集团利润的25%。
“美国国际集团也遭受过损失,”报道中说道,“奥马尔台风、安德鲁飓风和伊尼基飓风使得美国国际集团遭受了1.5亿美元的财产损失,但是公司的人寿保险和各种贷款部门中大量现金流掩盖了这些损失。
”结果证明,这并不是全部的原因,而人们则需要花上十几年才能看清楚这其中的真相。
无论衍生品交易者多么小心,要做到完全不亏损是不可能的。
在索森的带领下,金融产品公司的运行状况好得惊人,长期合同共签订了800亿美元的交易量,并在特殊时期完美地实现了对冲保值。
但是,在1993年时,索森犯了个错误,在一个掉期交易上他损失了一大笔钱。
那时,索森已经是个大富翁。
格林伯格生活得很好,但不铺张浪费。
索森不一样,他用新赚取的财富过上了奢侈的生活。
他有几处住所,其中一个在康涅狄格的费尔菲尔德,这是一座5层楼的高级寓所,当地人都管它叫“别墅”。
根据当时一篇《华尔街日报》的报道,“高级寓所内设有电梯、室内外游泳池、壁球馆、严密的保安系统、铁栅门等,配套齐全。
”金融产品公司在康涅狄格和伦敦的办公室也是尽显奢华,索森强烈的控制欲一览无遗,办公室的每处细节他都亲自设计,而这与华尔街上美国国际集团简陋的总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很多事情上能够看出,格林伯格一直在等索森出现失误。
其实格林伯格很难接受1990年的那次让步。
一山不容二虎,美国国际集团已经有了格林伯格。
续签协议两年后,索森在与爱德彼公司(edper)的交易中损失了1亿美元。
爱德彼为加拿大亿万富翁爱德华·布朗夫曼和彼特·布朗夫曼的控股公司。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金融产品公司与爱德彼之间还进行了第二次交易,而这次金融产品公司并没有亏损。
但是,格林伯格还是受到了惊吓。
他拟订了一份文件使美国国际集团对合资公司拥有更多的掌控权,并“限制美国国际集团金融产品公司进行的交易”,莱克森的法律诉讼中这样说。
1993年2月,索森给美国国际集团一份“终止通知”,并把期限定在了当年年底。
如果索森坚持到1993年底,那么他将获得金融产品公司约2.5亿美元的激励性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