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占总人口2%的富人,承担了税收的绝大部分,而中国的中低收入阶层,承担了税收的绝大部分,这不利于中产阶层的形成。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发展,往往是中产阶层形成的孵化室,但在现实中,中产阶层面临着有关部门的吃、卡、要、罚等,经营环境比较恶劣。
尤其在次贷危机后,各地政府为了完成庞大的投资计划,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税费征收力度,使得不少中小企业背负着沉重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中产阶层是很难形成的。
中国的股市一直不能给投资者带来稳定的收益,也是制约中产阶层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7年年底到2008年年底的股市大跌,让不少中产阶层沦为低收入者。
高房价也是中产阶层的双刃剑。
一方面,最早炒房的一批人成为最大受益者,向中产阶层迈进。
另一方面,那些因自住买房者,买一套房意味着自己背负着沉重的还贷压力,“一套房消灭一个中产阶级”的说法,之所以引起共鸣,亦在于此。
我此前曾撰文指出:房价的持续上涨和股市的暴跌,导致中产阶层因财富的缩水而减少,难以形成稳定的消费力量与平衡力量,成为中国未来发展中的一大隐患。
以中等收入者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被公认为是最理想的社会形态。
不幸的是,2008年股市的大跌,又让许多中等收入者的资产严重缩水——他们是股市的参与主体,加之高房价对中等收入者的挤压,这个群体的人数将呈现减少趋势而非增长趋势。
从长远来看,这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事实上,一个国家,只要中产阶层发展起来,这个国家一定会富强;如果一个国家,中产阶层被摧毁,那么,这个国家一定走向衰落。
日本教训日本之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迅猛发展,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它通过收入倍增计划、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对中产阶层的培养密切相关——“一个人进入公司时起薪虽然不高,但是公司会定期给予升职及加薪,一路走下去,在退休时就可以处于中上阶层”。
而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中产阶级的收入减少,“中产阶级社会”(生活水平属于中等程度的国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崩溃了。
年收入在600万日元以下的中低阶层,已经占了日本总人口的八成。
这意味着,社会阶层已经在经济长期衰退中两极分化,社会由原来的中产阶级社会转变为“m型社会”了。
〔57〕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曾直言不讳地写道,日本相关单位打着“可以慢慢还钱”的幌子,胡乱核发房屋贷款,骗上班族买房子,让上班族协助政府应对不景气的经济。
事实上,政府在遇到危机的时候,都喜欢这样做。
而日本政府所得到的教训是,当中产阶层不再,这个国家就失去了发展壮大的基础。
陈志武教授认为:“必须要有足够强大的中产阶级。
如果大多数人是穷人,中产阶级很少,小部分人是富人,如果是老百姓来选举议员,那么想推动保护私人财产立法的候选人是不会被选上的,因为无产者是没有保护私人产权的愿望的。
所以,在那些中产阶级人数少的社会里,反而是主张当选之后要推动剥夺或者侵犯有钱人财产的人往往会被选上。
即无法保证这个国家的立法者会偏重保护产权、进行保护产权的立法。
”陈志武教授是从产权保护角度来论述这一问题的。
如果放在社会稳定的角度来看,意义同样不减。
只有一个中产阶层占主体的国家,社会才具备了长久稳定的基石。
中产阶层薄弱,中低收入者占据主流,这样,缺少中间缓冲力量,极易产生尖锐的贫富对立。
- 1: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60页
- 2: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66页
- 3: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68页
- 4: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69页
- 5: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71页
- 6: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80页
- 7: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89页
- 8: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90页
- 9: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93页
- 10: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