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人都有自己拿手而别人不拿手的方面,而且,对于自己拿手的东西,评价低;不拿手的,则评价高。
比如,会种庄稼的,不会做衣服,他宁愿拿很多(比对方认为的多)的粮食,交换较少(比对方能接受的少)的衣服;对方亦然。
交换的结果总是双赢的!刚开始的时候,是物物交换,也就是此物换彼物。
比如,甲、乙两人,甲有一把斧子,乙有一只羊。
如果甲想拿自己的斧子换乙的羊,同时,乙也愿意用自己的羊交换甲的斧子,那就换吧,这个交易就做成了,皆大欢喜。
但是这个交易能成功是偶然的,是一种巧合,也就是双方的意愿正好相容,欲望双向一致:你要我的东西,我也要你的。
但是,这不是必然的,更可能的情况是,双方的交换意愿并不相容,比如,甲想用斧子换羊,而乙却不要斧子,果真如此,这个交易就做不成了。
怎么办呢?幸好人是聪明的。
甲愿意交易,乙肯定也愿意交易,他并不需要那么多羊,他想用羊交换更重要的东西,只不过不是斧子,而是别的什么东西。
比如他想要一头鹿,总可以找到一个有鹿的人,可以把这个人叫丙。
假如丙需要斧子,那么,甲为了实现自己用斧子换羊的目标,可以先用斧子跟丙交换,再拿鹿和乙的羊交换。
结果就是,甲、乙、丙三方的交换愿望都会满足。
再复杂一点,假如丙不想要斧子,而是想要一头牛。
这也好办,那就找一个有牛的人,我们把这个人叫丁。
只要丁需要斧子,问题也会解决。
即,甲先换丁的牛,再用牛换丙的鹿,最后拿鹿和乙换羊。
甲、乙、丙、丁四个人也都得偿所愿。
问题在于,这个链条可能拉得太长,在可及的范围内,比如考虑到交通、地理、信息等因素后,这个链条不能闭合,所有的交易都做不成了。
人的聪明之处还在于,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会创造出新的解决难题的工具。
在我们说的这个情况下,这个工具就是货币,也就是金钱。
比如,可以规定,一个区域内所有的人(如原始状态中的一个氏族内的所有成员),都必须接受斧子,违背者将受到惩罚。
于是,因为斧子可以交换到任何东西。
一个人只要有了斧子,就等于有了一切。
斧子就一定会被大量制造出来,可以想象,到处都可以见到、交换到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