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学校是否适合他呢?他告诉《纽约时报》的记者,他很满意他的选择。
那么,全美国是否只有这样一所学校适合他呢?当然不是。
事实上,在我看来,丹·史掉入了上文中所说的认知性偏差中。
这是心理学中所称的“近位效应”。
当你花费了好几周、好几个月面对海量的信息时,你的思维往往更倾向于采纳你最近获得的信息数据,并且依靠这些信息做出最后的选择。
铺天盖地的廉价信息已经让所谓的“完美选择”变成了“明智决定”的敌人。
就像施瓦茨指出的那样,“避免选择信息过多的方法就是成为一个知足的人。
所谓‘知足’就是认定某样东西是已经足够好而不必担心有什么东西会比它更好。
”经验教训:为了寻找更可靠的信息来形成你的直觉,你必须在过多信息和过少信息之间找到平衡点。
英特尔前总裁安迪·葛洛夫曾经这样建议,当你准备依靠大量的数据做出决定的时候,“潜入信息的海洋,然后相信自己的直觉。
”除非你是登陆火星计划的决策者,否则没有必要大动干戈地搞清楚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2. 到处都是模式,但模式是否真的存在关于直觉一个特别有说服力的问题来自于其本质功能:在纷繁复杂的感觉经验中以光速形成意义。
作为一台寻求行为模式的机器,你的直觉有时候会看到你看不到的模式。
曾经发表在《神经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揭示了直觉在可预测的环境中是如何诱使你误入歧途的。
科学家们想通过实验探明在瞬息万变的赌场上,赌徒们是不是经常按照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毫无根据的模式做出决定的。
结果发现这几乎已经成为赌场上的一条定律。
研究人员让每位受试者在四台老虎机中任选一台投注,所有这些机器的赔率都是随机设定的。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得让人无从下手的难题,人们迅速地凭直觉建立起简单的经验法则来指导自己做出决定。
受试者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按照所选机器最近两次返还硬币的金额来决定他们下一注的筹码大小。
- 1:听了那么多大道理,为什么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沃顿商学院毕业前的最后一门课 第193页
- 2:听了那么多大道理,为什么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沃顿商学院毕业前的最后一门课 第195页
- 3:听了那么多大道理,为什么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沃顿商学院毕业前的最后一门课 第196页
- 4:听了那么多大道理,为什么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沃顿商学院毕业前的最后一门课 第198页
- 5:听了那么多大道理,为什么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沃顿商学院毕业前的最后一门课 第200页
- 6:听了那么多大道理,为什么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沃顿商学院毕业前的最后一门课 第203页
- 7:听了那么多大道理,为什么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沃顿商学院毕业前的最后一门课 第204页
- 8:听了那么多大道理,为什么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沃顿商学院毕业前的最后一门课 第205页
- 9:听了那么多大道理,为什么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沃顿商学院毕业前的最后一门课 第206页
- 10:听了那么多大道理,为什么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沃顿商学院毕业前的最后一门课 第2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