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接受新增贷款的人,在市场价格还没有受到通货膨胀影响的情况下就进入市场,其实暂时地享有了更强的购买力。
而后来进入市场的人将不得不接受更高的价格。
这样,通胀的过程就会导致对财富的再分配。
[11]一些人甚至会因为通货膨胀而变得富有。
当然,另一些人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糟糕。
[12]有研究者做了更加尖锐的评论:“伴随着信贷的扩张,名义gdp会大幅度增长,资源价格也会跟着暴涨。
这对政客们来说或许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他们达到了将收入和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的目的。
”[13]但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货币的超发和信贷的扩张,最终将加大贫富差距。
超发的货币和盲目的信贷扩张所积攒的错误,最终会在经济体内造成脆弱的软肋,而这些软肋往往容易成为被外部势力狙击的重点!从历史上来看,一旦美国决定对某种货币发起攻击,很容易导致该货币的快速贬值。
在这当中,美国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便是加息。
一旦美国加息,就很容易吸引资金回流美国,从而对人民币也间接构成釜底抽薪的效果——这种说法很容易被视为阴谋论,站在中立立场上,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由于美国在全球经济、金融等方面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其货币政策的调整就容易使得那些不能迅速适应这种骤变的国家出现危机。
同理,类似的地方都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换算”成客观而理性的表述。
如果用更为学术化的语言表述,可以这样说,20世纪60年代,罗伯特·蒙代尔和j.马库斯·弗莱明提出了“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如果一国的利率超过国外利率就会吸引资本大量流入;反之,则容易引起大量资本外流。
鉴于美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强势主导地位,其货币政策对于外围国家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
这一点得到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者的证实:“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指标对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冲击有显著的响应”“美国货币政策冲击也会引起拉美国家货币政策指标的显著响应”“美国货币政策对于世界经济有明显的冲击”。
[14]在这些结论背后,都有大量系统、翔实而严谨的分析作为支撑。
其实,不管使用上述哪种说法来表述,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容易导致相关国家出现危机则是一个基本事实。
以拉美主权债务危机为例。
我们知道,“二战”后,拉美经济发展很快,gdp以年均5.5%的速度增长,超过美国和欧洲,特别是在1979年西方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拉美国家的经济仍保持了高达6.3%的增长率。
- 1:宏观经济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400页
- 2:宏观经济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426页
- 3:宏观经济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502页
- 4:宏观经济学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46页
- 5:华夏银行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41页
- 6:环境污染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133页
- 7:汇率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96页
- 8:货币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79页
- 9:货币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193页
- 10:货币m2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