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大动荡大变革:2023~2034(下) 第一节 动荡之地在2016~2022年的周期里,中东[1]没有单独列出来写,并不是中东不重要,而是中东地区的一些重要焦点国,如叙利亚、伊朗等的相关分析,已经散落在其他章节里。 笔者认为,促使叙利亚和伊朗政权向符合美国利益诉求的方向更迭,是美国大战略上必走的棋。 而中东产油国主要是在美国的势力范围之内,其变数并不太大。 但在大变革时代,中东绝不能被忽略——它强大的能源地位依然深刻地影响着未来的趋势变化——谁掌握了中东,谁就卡住了世界的脖子。 [2]中东的地位不可取代。 在伊拉克钻一口新油井只需要几十万美元,而在墨西哥湾或北极近海,则需要至少5000万美元。 [3]中东在石油方面的局势优势,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保持。 那么,美国对中东如何定位呢?美国的外交政策是“近交远攻”。 冷战后,美国在其后院拉美地区采取了容忍与克制的态度,既包括对近在咫尺的古巴社会主义政权的忍耐,也包括对委内瑞拉等国左翼势力上台的克制,并没有采取武力去改变反美国家或者“民主滞后”国家的意图。 此为“近交”。 美国对远方的敌人实行严厉打击的政策,但美国的“远攻”需要一个战略支点,而连接东西方最关键的支点便是中东。 [4]中东的重要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它的石油储量上,更体现在它是战略性道路上的桥梁、石油输送通道、航线命脉和管道网络上。 [5]在中东,美国以沙特阿拉伯为起点,与各产油国建立起了密切而稳定的关系,实现自己在该地区的利益最大化。 最擅长走平衡的美国,也一直扶持阿拉伯的劲敌以色列,让两者互相牵制、制衡,同时都有求于美国,让美国得以坐收渔翁之利。 美国在中东的政策自小布什时代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 此前,美国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支持中东的独裁政府(不仅在中东,在其他地区亦如此),压制民众对民主自由的诉求。 但是,美国渐渐发现,这种强压的做法容易使执政者变得腐败,更容易激起仇恨,为恐怖主义的扩张提供肥沃的土壤——事实上,经济增长停滞和政府腐败等因素,始终是伊斯兰极端势力发展的推动力量。 有意思的是,美国有研究者指出,这种情况与石油美元密切相关。 石油美元不仅导致经济缺乏多样性,而且通常还排斥言论自由、法治以及民主制度。 [6]美国当然不可能从这一点上反省。 但它也越来越清楚,中东这种以权威为基础的稳定是虚幻的、无法维持的。 而且,美国政府发现支持独裁政权的做法,也不利于美国对自己所推崇的价值观的传播。 美国一直认为,支持发展民主是一个原则性问题,因为实现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是普适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 1:农业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587页
- 2:农业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588页
- 3:农业发展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42页
- 4:农业税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59页
- 5:农业税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260页
- 6:欧央行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635页
- 7:欧央行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908页
- 8:欧央行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909页
- 9:欧央行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910页
- 10:欧元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9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