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开始对三k党产生抵制情绪,他们不能容忍一个组织在战争期间从事分裂国家的活动。
然而就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三k党出现了大规模复兴迹象。
随着战时的焦虑情绪逐渐让位于战后的不稳定情绪,三k党成员再度活跃起来。
几乎就在太平洋战争胜利日之后的两个月之内,亚特兰大的三k党成员在石头山(stone mountain,罗伯特·李将军(robert e.lee)的雕像所在地)前点燃了一座高达300英尺(约102米)的十字架。
根据一位三k党成员的说法,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那些黑鬼们知道,战争已经结束,三k党又回来了。
”此时亚特兰大已经成为三k党的总部。
该组织跟乔治亚州的主要政治家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三k党在乔治亚的组织中甚至包括了许多警察和当地官员。
三k党是一个秘密组织,它的成员之间一般都是通过暗号进行交流,可该组织的真正威力并不在于此,而是在于它在公众心目当中引起的恐怖情绪,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k党和当地的执法部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按照三k党成员内部的说法,亚特兰大就是“看不见的三k党帝国的王者之城”,那里同时也是斯戴森·肯尼迪(stetsen kennedy)生活的地方,这位30岁的年轻人虽然跟三k党成员之间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可他本人却是一位坚定的反三k党分子。
他出生于一个声名显赫的美国南部家庭,其家族中出过两名《独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的签署者、一名联邦军队的军官,以及约翰·斯戴森(john b.stetson)——著名帽业公司的创始人。
斯戴森·肯尼迪在佛罗里达州杰克逊威尔市一座有14个房间的大房子里出生,是5个孩子当中最小的一个。
他的叔叔布莱迪(brady)是一名三k党成员。
可斯戴森第一次接触三k党却是通过自己的保姆佛罗(flo)。
这位一手带大斯戴森·肯尼迪的黑人保姆被一群三k党成员绑到了一棵大树上,遭到了殴打和强奸,就因为她在一位少找给她钱的白人司机后面牢骚了几句。
肯尼迪因背部疾患而未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以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在国内捍卫自己的国家。
在他看来,这个国家当时最可恶的敌人就是偏见。
于是肯尼迪就成了一名所谓的“游荡的不满者”,他开始四处发表文章、出版图书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抨击偏见观念。
他跟伍迪·古斯里(woody guthrie)、里察德·莱特(richard wright)以及其他许多激进分子都成了好朋友;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还在法国出版了他的作品。
对于肯尼迪来说,写作并非易事,也并非乐事。
他骨子里只是一名乡下孩子,他更喜欢钓鱼而不是写作。
可他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决心。
他甚至成为了反诽谤联盟战后消除偏见活动的唯一一位比较有教养的成员。
他还成为了《匹兹堡信使》(pittsburgh cour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