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的5年中,在中国沿海投资建厂生产销往北美市场的商品,只能比在美国部分地区生产降低10%~15%的总成本。
这意味着,在美国投资建厂将是最佳选择。
[21]在众多因素的带动之下,美国企业在最近一段时间纷纷踏上了“回家”之路。
2012年,通用电气在位于路易斯维尔市的工业园区新增数条生产电冰箱、热水器以及洗衣机的装配流水线,将以往外包至中国以及墨西哥等地的工作岗位回迁到美国本土。
苹果公司宣布2013年投资1亿美元,把部分电脑生产线移回美国。
惠而浦公司也在美国田纳西州的克里弗兰投资2亿美元开设了新的工厂。
此外,沃尔玛宣布加入“美国制造运动”,表示今后10年将采购约500亿美元的美国制造产品。
卡特彼勒也宣布了更多在美国国内采购零部件的计划。
波士顿咨询集团的一项调查显示,总部设在美国的制造业高管有超过1/3的人计划将生产从中国转回美国,或正在考虑这种做法。
与此同时,美国制造业的“第二春”仰仗的不仅仅是美国本土的企业,海外企业也开始不断在美国建厂。
西门子早在2011年就在美国新建了燃气涡轮工厂,三星电子计划斥资40亿美元扩建位于得克萨斯州的芯片厂,空中客车也在阿拉巴马州投资6亿美元兴建一座组装厂。
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负责人劳拉·泰森(laura tyson)指出,经过2008~2009年周期性的放缓,制造业的工业产值自2010年1月起增长了逾10%。
2007~2011年间,美国制造业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所有发达国家。
美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占其商品和服务总出口的60%,它支撑着68%的商业研究和开发,是创新的主要来源。
美国制成品最终销售的每1美元,对其他产业的产出贡献值达到1.34美元,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
[22]在奥巴马鼓励制造业回归的政策吸引下,相当多的总部在美国本土的跨国公司,开始将一部分制造业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回归到南部一些成本相对较低的州。
2012年2月29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国会做报告时指出,由于汽车供应链的恢复和企业投资出口持续增加,制造业产值比经济衰退时的低谷增长了15%。
2010年,美国的出口是1.48万亿美元,制造业出口了1.27亿美元,占整个货物贸易的86%。
从2009年起,美国的制造业增加了30万~40万个就业岗位。
[23]下图(见150页)为2007年12月到2012年12月美国ism制造业指数。
[24]
- 1:石油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351页
- 2:石油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352页
- 3:石油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364页
- 4:石油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369页
- 5:石油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370页
- 6:石油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403页
- 7:石油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487页
- 8:石油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497页
- 9:石油美元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553页
- 10: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2)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