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印度的“东向政策”从笼统的意向转为具体的行动,从单纯经济交流转向全方位合作,从东南亚扩大到东亚与澳大利亚。
印度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多层次的交往,参加东盟条约,同东盟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10+1”),参加“10+3”“10+6”等东亚合作机制和东盟安全论坛。
合作内容也超越了经济范围,明显向军事、文化合作方面发展。
[12]显然,印度“东向政策”的第一阶段(1994~2002年)是以东盟为中心,主要集中在贸易和投资领域;而印度“东向政策”的第二阶段(2003年起),则更加着眼于战略安全、能源获取与经济互动。
[13]在印度“东向”战略中,与相关国家的军事合作自然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1998年4月,印度成立了远东海军司令部。
它是印度唯一由海军中将指挥的三军联合司令部,除负责扩大对印度洋的控制外,还把触角进一步伸进了太平洋。
2000年3月,印度国防部长访问越南,两国签署了《越南—印度防务合作协议》等15项军事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包括越南为印度提供丛林作战训练、印度同意越南军官前往印度院校和印度国防研究发展机构培训、印度帮助越南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两国进行经常性情报交流并实现高级军事机构人员互访等内容。
协议使印度首次将“东向”触角前伸至南中国海。
而后,印越军事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具体表现,还包括印越在研究周边国家军队战术研究方面的合作,印度协助越南改造军舰舰体、帮助越南改进现役的约200架米格—21型歼击机等。
2000年9月,印度海军导弹驱逐舰“拉吉普特”号访问印尼和越南,潜艇“辛杜维”号对新加坡进行了访问。
印度海军还频繁派出舰艇与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海军合作,在马六甲海峡附近海域进行巡逻及打击海盗等活动。
印度根据与部分东盟国家签署的防务合作协议,几乎每年都举行各种联合演习,且演习次数逐年增多、规模也不断扩大。
2000年10月,印度同越南、日本在南中国海海域举行了以反恐和打击海盗为名的海军联合军事演习。
2002年5月,印度首次以观察员国身份派出军事观察员观摩在泰国举行的泰国、美国、新加坡三国“金色眼镜蛇”年度联合军演。
2003年2月中旬,印度海军举行了代号为“米兰—2003”的海上军事演习,东盟国家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和新加坡四国均应邀派海军部队参加了军演。
3月,印度和新加坡海军在科钦岸外海举行了代号为“反潜行动”的联合军演。
9月,印度海军两艘军舰抵达缅甸港口,与缅海军举行了为期4天的联合演习——这是20年来双方海军首次举行的联合军演。
[14]
- 1: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503页
- 2: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505页
- 3: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511页
- 4: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513页
- 5: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514页
- 6: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516页
- 7: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525页
- 8: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534页
- 9: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535页
- 10: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5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