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一点是,由于遭受制裁,伊朗已接受用人民币结算其向中国供应的一部分原油。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全球金融危机加快了从西向东的转移。
这些措施(如美国对伊朗的制裁)现在正推动人们在交易中使用人民币。
”[34]笔者在《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一书中做过论述,美元是美国最核心的利益所在。
有研究者指出,信用货币体系下,美国是全球货币政策的实际制定者。
美元供给的每次扩展都直接导致大宗商品的国际价格上涨,这增加了生产国的成本,削减了它们的储备,并造成了输入型通胀。
随后到来的美元贬值更直接降低了生产国和资源国储备的实际购买力。
这种国际经济中的三元结构在美元霸权的驱动下,导致了一个世界扩张的成本最终由其他两个世界承担:最被动的是资源国,最痛苦的是生产国(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大型生产国,买什么什么涨,卖什么什么跌),而消费国则凭借国际铸币权,始终位于食物链的上端。
[35]美国当然要全力以赴地维护其货币霸权。
但是,美国强化对伊朗的制裁,却在客观上给人民币结算原油提供了契机。
这一点或许是出乎美国意料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从两个方面让美国感觉到了痛:一是制裁伊朗不能“全封闭”,二是人民币结算原油。
美国研究者指出,由于中国与俄罗斯敢于抵制美国推翻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权和对伊朗实施严厉经济制裁的努力,奥巴马政府官员对莫斯科和北京大发脾气。
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谴责中俄否决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叙利亚问题的决议,称美国对此行为“不可原谅”。
[36]这些因素的累积,最终导致了美国的战略大调整——使美国把战略重心从中东转向了以俄罗斯、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即“战略新移”。
这也正是美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态度突然转变的原因所在。
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暂时的和解稳住叙利亚和伊朗,对前者利用内战消耗——叙利亚对美国而言,早已成为熟透的桃子,只是何时愿意摘的问题。
对后者则通过制裁不断削减其力量,而悄悄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以中俄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
这是美国“战略新移”的外因——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战略新移”包含的首要含义是“危机新移”,即在未来的大危机中,新兴国家尤其是金砖国家(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南非)排在了前面。
而通常所提及的“战略东移”(这里的“东”指的是亚太,前面的“新”指的是新兴经济体),美国实际上早在2010年就开始了。
2010年5月,奥巴马向国会递交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就提出亚太地区是美国未来关注的重心。
[37]
- 1:能源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945页
- 2:农村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262页
- 3:农村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263页
- 4:农村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268页
- 5:农村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269页
- 6:农村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586页
- 7:农民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43页
- 8:农民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221页
- 9:农民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256页
- 10:农民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2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