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拉美动荡拉美是最容易爆发金融危机的地区。
一旦经济增长率降低,危机就容易爆发。
1999年,拉美地区的增长率降至0.5%,巴西货币危机爆发。
2001年,拉美地区的增长率降至0.3%,阿根廷经济危机爆发。
[24]但是以往的任何一次危机,与2016~2022年这场危机相比,无论强度还是持续时间,都不足挂齿。
这也意味着,拉美在这个周期内所爆发的危机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将远远超过以往停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危机。
这将给美国重返拉美创造条件。
从1999年开始,拉美向左转,反美的左派人物纷纷登上拉美的政治舞台,“西半球出现了一个以查韦斯(委内瑞拉)、莫拉莱斯(玻利维亚)和卡斯特罗(古巴)为核心的反美轴心”。
甚至,2010年2月23日,在第23届里约集团[25]首脑会议上,与会者决定成立一个将美国和加拿大排除在外、囊括拉美所有33个国家的地区性组织。
在拉美对美国的重要性日益上升的情况下,美国不可能坐视反美活动在自己的“后院”持续下去。
美国的政策一是借民主之名制造动荡。
美国曾经试图修改美洲国家组织的《民主宪章》,以便使这个组织能够孤立甚至干涉那些正在偏离民主道路的国家。
[26]二是分化瓦解。
早在2008年9月,美国就联手加拿大与10个拉美国家(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巴拿马和秘鲁)提出了“走向美洲繁荣之路倡议”。
根据这一倡议,美国将与拉美国家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推动社会发展,强化法制和巩固民主。
[27]但是,这种循序渐进的做法对美国来说,依然太慢了,依然有一些硬骨头(如委内瑞拉等国)无法啃下。
2016~2022年全球性经济大危机的冲击,将把拉美脆弱的抵御能力摧毁,加剧底层民众的生活负担。
这种痛苦将引爆社会动荡,从而给美国以民主之名,将势力延展到拉美更多的国家提供契机。
拉美劳工运动的成功经验依然鲜活地存在于民众的心中。
以巴西为例,1992年是巴西劳工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这一年,工会组织35个码头的4万名蓝领工人罢工,目的是向国会议员施加压力,否决所谓的码头现代化计划。
工会运动主要采取上街游行的方式,支持弹劾总统科罗。
结果,科罗下台,副总统伊塔马尔·弗朗科就任总统,“真正计划”对付通胀并带来货币稳定。
[28]鉴于腐败最遭民众痛恨,当腐败遭遇经济危机时,民众的不满之声将与日俱增,而以往成功的抗争经验将激励他们以更大的决心与之对抗。
下表为2013年拉美主要国家的清廉指数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中的排名。
[29]
- 1:ddgs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952页
- 2:energy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205页
- 3:energy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958页
- 4:forbes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328页
- 5:japan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854页
- 6:libor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347页
- 7:oil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207页
- 8:oil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955页
- 9:oil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956页
- 10:oil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9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