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前中国经济无论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最终都挺过来了,并且看上去更好,让许多人彻底忘记了冬天的存在,但寒冬尤其极寒的冬天必然到来。
此前所有的因汇聚成的巨大的果,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时间进入2013年,中国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就开始感受到日渐增加的压力。
一方面,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产生的矛盾累加在了一起,尤其债务问题日趋严重;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到了一个“还债期”(还养老欠债、环境欠债等)。
这就使得所有的矛盾撞到了一起,由此产生的叠加效应是令人忧虑的。
中央也慢慢认识到:中国步入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
有研究者指出,所谓“增长速度换挡期”,就是我国经济已处于从高速换挡到中高速的发展时期。
所谓“结构调整阵痛期”,就是说结构调整刻不容缓,不调就不能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所谓“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主要是指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初期,我们实施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现在这些政策还处于消化期。
[9]无论是对于国家而言,还是对于企业、个人而言,将越来越多、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上述因素叠加在一起所产生的巨大压力,以及近在咫尺的债务危机带来的紧张感、疼痛感。
对于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而言,2013~2015年这3年,艰难的感觉一年胜过一年。
这种艰难的感觉最终把人们从幻想拉回现实中,不再纠结,而是理性地面对未来。
对于绝大部分行业而言,在这个阶段内,应该以收缩阵地、提高盈利能力自保为主要策略,应该非常谨慎地扩大规模。
否则,“希望”可能很快像海市蜃楼那样消失。
很多人强调,在倒逼之下,中国的企业会走升级之路。
我们回顾一下世界历史,看看哪个国家的产业升级是被逼出来的?不,都是激励出来的!在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之下,在权力不过多干预资源配置的情况下,在公平而透明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愿意做研发投入,愿意通过升级获取更高的利润、丰厚的收益。
但是,在炒房一年盈利胜过制造业干10年的大环境之下,在知识产权保护缺位,研发成果肆意被盗版、仿冒的情况下,在权力对市场的影响依然非常密切的情况下,产业升级首先面对的是高风险而不是高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升级的动力在哪里?这实际上意味着,一旦连食物链底端的微薄利润也消失,企业首先面临的是关停和倒闭,而不是升级!
- 1:国外宏观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478页
- 2:国外宏观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506页
- 3:国外宏观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544页
- 4:国外宏观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570页
- 5:国外宏观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679页
- 6:国外宏观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686页
- 7:国外宏观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710页
- 8:国外宏观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725页
- 9:国外宏观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728页
- 10:国外宏观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 第729页